男女主角分别是李老歪王大山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李老歪王大山的小说重生道观,实现暴富从收山货开始免费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幼儿园大爷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李红军来到院儿中,王正风带着王大山迎出去。李援朝也和他娘一块走到了院里。李红军先是对着王正风喊了一声王爷爷,又对着王大山兴奋的说:“大山,骡车我买了,是在榆树屯里买的。之前我在那边收山货,知道榆树屯子老郭家要卖骡子,这骡子8岁大点,正值壮年,老郭家要的不便宜,一直也没卖出去,我昨天就去他家里买了下来,不但买了骡子和骡车,还把他家的爬犁也一块买下来了。我想着到冬天的时候,上山里拉牲口能用得上。一共花了350块钱。一开始他不愿意卖给我,我在他家磨了一天,磨得他实在不想再看见我就卖我了。”还得是李红军,就是有做生意的头脑。一头八岁的骡子,加上骡车和爬犁,350块钱,一点都不贵。这年头大牲口精贵,没人愿意卖是一方面,再一个就是也没人买得起。...
李红军来到院儿中,王正风带着王大山迎出去。
李援朝也和他娘一块走到了院里。
李红军先是对着王正风喊了一声王爷爷,又对着王大山兴奋的说:“大山,骡车我买了,是在榆树屯里买的。
之前我在那边收山货,知道榆树屯子老郭家要卖骡子,这骡子8岁大点,正值壮年,老郭家要的不便宜,一直也没卖出去,我昨天就去他家里买了下来,不但买了骡子和骡车,还把他家的爬犁也一块买下来了。
我想着到冬天的时候,上山里拉牲口能用得上。一共花了350块钱。一开始他不愿意卖给我,我在他家磨了一天,磨得他实在不想再看见我就卖我了。”
还得是李红军,就是有做生意的头脑。
一头八岁的骡子,加上骡车和爬犁,350块钱,一点都不贵。这年头大牲口精贵,没人愿意卖是一方面,再一个就是也没人买得起。
多数人家都是买了小驹子自己养,虽然开始3年不能干活,但只要能到3岁,就能驮不少东西,还是能帮上家里很多忙的。
现在李红军买了一头8岁大的骡子,已经算是成年了,五六百斤还是可以拉的。
王大山很是满意。
说完,李红军掏出剩下的钱递给王大山:“这是剩下的钱,我给你吧。”
王大山赶忙推开李红军的手,说道:“你这是干啥,昨天说的好好的,剩下的钱你拿回去还自行车的钱,再给你娘改善改善家里的条件,你怎么又拿回来,赶紧收好了。”
两人推来推去,王正风发话了:“红军,给你你就拿着吧,以后你兄弟俩好好干,肯定比现在赚的多,收起来,你再不收就是嫌少了。”
李红军无奈,只好将钱又揣了起来,然后对着王正风说:“王爷爷,您老放心,我以后肯定跟着大山好好干。”
王正风笑着点点头,没有说话。
作为一个道士,他是懂得一些相面之术的。
李红军耳垂宽阔厚实,鼻翼肥大,鼻孔微露,眼神柔和,口角朝上,嘴唇厚重,一看就是忠厚老实之人。他与王大山在一起,并不会因分配不均而心生龌龊。
王大山也说道:“对,红军,你放心,咱们一定会赚很多钱,到时候你娘你妹妹都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李援朝在一旁看了心里啧啧称奇。
他看出来了,王大山让李红军去买了一架骡车,剩下的钱王大山竟然不要了。看那一叠大团结,至少有100多块,王大山是真大方啊。
又听到两人要赚大钱的豪言壮语,李援朝心里也不禁激荡起来,这更坚定了李援朝在道观里帮忙的信心,毕竟,他是拿固定工资的啊。
这时候,王大山又对李红军说到:“红军,我给你介绍一下,这位是援朝大哥,跟你一样,也姓李。
这位大娘是援朝大哥的母亲。以后援朝大哥会搬到道观后的山脚下住,算是给我爷爷帮忙种植草药,也会跟着咱们上山去运野牲口。”
李红军听了,忙跟李援朝握手,口中喊着援朝大哥,大娘的。然后说道:“援朝大哥,我叫李红军,以后就跟着大山卖野牲口了,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就吱声,我天天从公社过来,别的不说,买东西还是很方便的。”
李援朝忙说谢谢。
看两人寒暄完毕,王大山开口道:“援朝大哥,你要没事的话,咱们一起去后山看看,看看在哪盖房子比较好,让大娘就留在观里,陪我爷爷说说话。”
哪里是什么陪王正风说话,以他娘现在这样的状态,问她话能有个回应就不错了,更别说是主动跟王正风说话了。
王大山这么说,也是想让李援朝放心罢了。
李援朝想了想,就对她娘说道:“娘,你先留在观里,我跟大山兄弟去看看盖房子的地方,一会儿就回来,你在这等我。”
他娘点点头,说句早点回来,就不吭声了。
王大山三人出了观门,又将骡子拴好,就往后山坡走去。
三人一路说话,得知明天王大山要进山打猎,李红军说:“大山,明天我跟你去吧,我还没进山打过猎呢。”
“进山打猎可是件辛苦的活,明天一早5点就要出发,你能受得了这个苦吗?”
“我能我能,我肯定能。”李红军急迫的说道。
他是很想跟着王大山进山去打猎的。一来想是图新鲜,想见识见识是怎么打猎的,二来也是想亲眼看看王大山打猎的水平。
“山里危险,进山之后你能完全听我命令吗?我叫你往东你绝不能往西,你要是能,我就带你去。”
李红军也知道打猎不是闹着玩的,每年公社死在山里的猎手没有10个也有8个。这其中被猎物反杀的占了九成还多。
当下郑重的说道:“大山,你放心,进了山里我肯定听你的,你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办。”
那行,你明天5点到观里,早点出发,争取明天多打几头大牲口。
李援朝也想跟着王大山进山打猎。与李红军不同的是,李援朝他爹就是李家屯的猎手,李援朝从小耳濡目染,十六七岁以后也跟他爹进过山打猎。只是到了22岁才去了机务段上班,打猎才渐渐的少了。
想了想,李援朝对王大山说道:“大山,你们明天去打猎?要不我也跟着去吧,我家有枪,也能帮上忙。”
王大山想了想,说道:“也行,盖房子也不急于明天一天,援朝大哥明天就一起去吧。你可以先把大娘送到亲戚家里住几天,暂时别让大娘住你家里了。等过几天盖好了房子再都搬过来。”
“好,我等下回去就先将我娘送去我二叔家,让我婶照看着,然后再去找屯子里的泥瓦匠,商量商量盖房子的事情,明天我也5点准时到你家道观。”李援朝听完王大山的话后说道。
“行,就这么定了”王大山一锤定音。
三人说话间来到了后山脚下,王正风开的药田就在北山坡上。
在山脚下四处查看了一番,又在一处空地上圈出了一块地方,大约有200个平方,靠着白龙溪不远,也就不到30米,打水也极为方便。
三人找了几根粗树枝,沿着圈定的边界将粗树枝钉在了地上,算是定好了边界,然后就往回走去。
回到观里,王大山留李援朝母子和李红军吃饭,被李援朝谢绝了,他是一看都不想耽误,赶紧把盖房子的事情落实了。
最近这几天,他虽然悲伤,但想到还有老娘,便也不得不振作起来。老爷们,痛苦悲伤只能往肚子里咽,在外面还是要表现的坚强。
李红军留下来吃饭,他对上次吃的灰鼠子焖土豆还念念不忘。
王大山今天很高兴,不但李红军过来帮他,就连李援朝都不嫌他年纪小愿意来帮他。
人家说一个好汉三个帮,一个篱笆三个桩。
王大山也不例外,靠着王正风王大山爷俩,想把道观发扬光大不是不可能,但是太难。王正风年纪大了,也帮不了他太多,只能靠着外人来帮他。
如今有了李援朝和李红军,他相信一定能把道观发扬光大!
但不管包料不包料,东家都得一天管两顿饭。”
王大山一听,真是便宜,可比后世那些黑心王八蛋的房地产商便宜多了。便说道:“李叔,我信得过你,就按照全包的来干,每天管两顿饭,顿顿有肉。”
王大山始终认为,你请别人为你工作,你的付出要超过他的收入预期,只有这样,员工才有工作的动力和责任感。
如果你为了节约成本一味的降低人工,削减员工福利,员工的收入达不到预期水平甚至远远低于预期,那这名员工一定不会给你好好干活,更别提什么工作积极性什么责任感了。
简单一句话,你不让人赚钱,人家凭什么给你干活?
后世,很多所谓的企业家想不明白这点,总是想着从员工身上榨取剩余劳动力,员工收入达不到预期,一部分人炒了老板鱿鱼,一部分人在公司浑水摸鱼,另一部分人对公司上下其手,吃回扣接私单损公肥私无所不用其极。
老板与员工互相伤害,最终导致公司的垮掉。
这样的例子各行各业都有很多。
每个公司都学习什么经营之神稻盛和夫,把稻盛和夫的话奉为圭臬,制定所谓的企业文化,公司愿景企业使命。
其实所谓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,全都是给员工制定的规章制度,然后大言不惭的对员工说:“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。从努力工作中体味人生真谛......”
真是他娘的诈骗犯......
王大山前世是一名军人,长期从事部队的管理工作。军队的管理是强权的,是严厉的,强调绝对服从和令行禁止。
但部队有一说一,有二说二,并不会又当又力。
企业里却不同,大多数的企业,把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当成二傻子忽悠,为老板创造了价值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,还美其名曰为你好,这是在给你修炼灵魂。
滚犊子吧。
所以王大山以后成立的企业,他一定不会这样,至少要让员工们在他这里既能满足自己的预期收益,又能得到足够的尊重,还能够享受到生活上的帮助。
起码,要让员工把山庄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戴。
扯远了,言归正传。
王大山回到房间给李大抹子拿了400块钱,又问道:“李叔,什么时候能开工?”
“明天就行,现在天气正好,适合开工,要是不讲究就明天开始挖地,要是讲究就选个日子。”
怎么能不讲究?王家一门都是干这个的,盖房子不选个日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道士。
王大山掐指一算,明天是7月1日,组织生日,刚好百无禁忌。另外明天也适合出行、搬家、合婚、订婚、搬新房、订盟、动土、祈福、盖屋、安门、祭祀。
得,好日子,就明天了。
“明天就是好日子,就明天未时动工吧,就是下午2点。李叔,除了质量和美观,一定要快,多赶赶工,尽量工期提前,早点完工,你定的工期是20天,要是能提前完工,肯定不会亏待你们。”
“行,东家,现在是夏天,我让大伙每天多干一会儿,尽量往前赶,你就放心吧。”李大抹子拍着胸脯说道。
说完李大抹子就告辞走了。
王大山看了看天色,离正午也不远了,就去了后院。
先是给大花做了饭,喂了大花。
经过几天的休养,大花已经好了很多,再不像之前那样有气无力的了,如今也能瘸着一条前爪在院里蹦跶一会儿。拉屎撒尿都知道远离屋檐下,远远的跑到茅房跟前。
王大山心情极度兴奋,挖到一株五品叶人参的喜悦不是一般高兴的事情可以比拟的。
兴奋的原因不单单是挖到了五品叶人参,更是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抬出了一株人参,而且还是单独一人抬出来的。
两世为人,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,王大山都并没有真正的进山打过猎,更没有独立的抬过参。
爷爷毕竟年岁大了。1912年生人的爷爷在王大山出生的时候就已经53岁了。
53岁,作为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东北猎人来说,这个年龄已经没有足够的体力支撑王正风进山打猎。
更何况在王大山2岁多的时候,他母亲就被家里安排人带回了京城,从此杳无音信。
王正风又当爹又当妈还得当正儿八经的爷爷,根本也没有时间进山打猎上山放参,更别提带着还是小娃娃的王大山进山了。
所以,15岁之前的王大山赶山放参的经验几乎没有。
如今好了,王大山既能打猎,又能完整的抬出一株五品叶的人参,这充分说明了王大山的赶山技能是没有问题的,这也给了王大山更多的自信。
他现在坚信,他一定能够凭借赶山的手艺赚到足够的钱,让爷俩过上富足的生活。
回到道观,王大山依旧兴奋,他把抬出的人参拿给王正风看。
“爷,你看,我今天抬出一株五品叶,怎么样,不错吧?”
“这是你自己抬出来的?”王正风惊奇的接过人参,仔细的看着。
“那是当然,我昨天发现的,今天才把它抬出来。爷,您不知道,废了老鼻子劲儿了。”王大山洋洋得意的说道。
王正风仔细的检查着人参,没有一丝一毫的损伤。“嗯,不错不错,这根人参能卖个好价钱。”说完看着王大山,面上带着笑,眼里满是欣慰。
“爷,这根参我想拿去卖了,换了钱一是买把56半,以后好方便上山打猎,再去买几只好狗,就能打一些大畜生了。到时候,咱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。”
“行,这事儿你做主。”
说罢又打量了一眼王大山:“大山啊,你长大了,爷看你又会打猎又会抬参,还能挣钱,爷心里高兴。爷对不起你,没能让你过上好日子,往后啊,这个家你来当,你说什么做什么爷爷都支持。”说完,用袖口擦了擦湿润的眼角。
“我呀,想在咱们观后面山坡上再开几亩地,种点药材,趁我还能干得动,做一些药丸,也能卖一些钱。”王正风又说道。
王大山想了想,在王大山的计划里,以后也是要进行药材种植的,再说家里老祖宗留下了那么多祛病的药方和养生的丹方,他都是想做出来的,再注册一个中医药品牌,既可以造福百姓,又就能赚到大量的钱财,何乐不为呢。
想到此处,便也没有反对,只是说道:
“爷,您干归干,但不能累着,悠着点来,累坏了身子可不划算。现在我也能赚钱养家了,您就当成个爱好,想干就干,不想干就歇着,没事念念经,修修道。您这么大年纪了,也该享享清福了。”
“好,好,好,都听你的。”王正风的脸上写满了欣慰。忽然想起了什么,对王大山说:“你跟我来。”说罢,带着王大山向凌霄殿正堂走去。
王大山跟着王正风来到正堂,王正风先是招呼王大山一起跪在蒲团上向三清祖师磕了三个响头,然后又让王大山跟他一起把中间那尊上清灵宝天尊像挪开了一些,接着又在座下撬开了一块青砖,从里面拿出一个木头盒子,然后再把灵宝天尊法相复位。
这个木头盒子一看就不是凡品,虽然落满了灰尘,依稀能看出是紫檀的材质。盒子上的花纹繁琐,四角有云纹缠绕,中间一个大大的双鱼图纹,四周阳刻着八仙图。充满了古朴和神秘气息。
王正风找了块抹布,仔细地擦了擦盒子,在盒子上一番摸索,盒子啪的一声打开了。从里面取出了一块羊皮卷来。
王大山一看,这是啥?难道祖上真的传下来修仙的秘籍?还是历代先祖搜罗的宝贝绘制的藏宝图?想到此处,王大山兴奋了。
还没兴奋完,王正风开口了:
“咱们王家祖上自嘉靖40年从北京城来到这白山黑水之地,建立了清风观,只因祖宗算出了必是此处先民取代大明入主中原。
王家祖上在此立观之后,并不传道,只以医术救人。一为避世,二来也是行善积德。但行医收入微薄,王家祖宗只得靠狩猎采药为生。这张羊皮卷,记录了从顺治到民国时期王家先祖发现的六品叶以上的人参。
王家先祖认为,人参乃天地精华,药中珍宝,尤其是六品叶以上的人参,已产生了参灵,非万不得已,不能采摘。因此,王家药方入药,多用五品叶以下的人参,除非为了吊气续命,否则绝不用六品叶以上的野参。
除此之外,王家先祖还有一重用意:不论给后世儿孙留下什么,哪怕万贯家财,都有可能被不肖子孙败光,即便不被败光,也或被当权之人觊觎。在野外留下人参,万一子孙后代遭受横祸,破家荡财之时,也能够用这些人参东山再起。
但如今已是新朝,以前的规矩也已经过时了,王家如今人丁单薄,只剩你我,还讲什么祖宗规矩?不如挖出来改善改善生活,也是对上天恩赐的感谢。
这张羊皮卷上记载的参窝,时间太过久远,有些已经被王家先祖挖了出来治病救人,有些肯定被别的赶山人抬了出去,你可以去看看。都在深山老林里面,也不容易被人发现。”
王大山一听大喜。
此时此刻,什么修仙秘法,什么藏宝图志,皆已被他抛出了九霄云外。
再说了,建国以后,不许成精。哪还有什么神仙精怪?就算有神仙,可能也已经吃了枪子儿。更别说藏宝图了,但凡从地下挖出来的宝贝,都是国家的,你敢私藏一点,轻则没收坐牢,重则无期枪毙。
还是这参窝子图好,只要是找到了,既能卖个好价钱,又没有一点隐患。想到此处,王大山不由的感慨老祖宗太有先见之明,人生智慧简直如瀚海云天,无穷深远。
王正风把羊皮卷连同盒子一起递给了王大山,王大山仔细的看了,只见图上画着一座座山脉,写着一个个地名。
每一处参窝都有详细的说明,什么时候发现的,有几颗人参,都是几品叶的。参窝处有什么参照物,每一处参窝如何过去,路上有什么标志性的参照物等等,十分的详尽。
于是,他郑重的收好了这份羊皮卷,然后说到:“爷爷放心,我一定妥善保管,一定不会让别人知道,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去抬参。”
王正风点点头,又道:“没枪之前不要抬参,深山老林太过危险,没有防身利器,有些地方神仙也难以到达。”
说罢,拍了拍王大山的肩膀道:“进山一定要小心!好了,你去吧,我去给你做饭去。”
王正风去做饭,王大山便回了屋子,掏出了羊皮卷仔细的看着。
羊皮卷一共记述了20多个参窝子,其中年份最长的一株是1颗八品叶的老参,剩下的有6颗七品叶,17颗六品叶。
发财了,这要是全部抬出来,王正风立刻就能成为中医药行业中的首富。试问,哪一个中医药世家有这样的家底?
当然,这些参窝子也不会全都存在,肯定也有一些被别人采去了或者被动物给吃了。
但即便只能抬出一半的人参,那也是不得了的事情。
要知道啊,八品叶人参,那就是500年的人参,七品叶也到了300年了,六品叶最低也是100年起步,敢问现在谁能拿出一颗七品叶的人参?就是同仁堂,也不可能有。
王大山认真的记着羊皮卷上的内容,一定要牢牢的记在脑子里,不能有丝毫的遗忘,以后这个就是王大山安身立命的本钱,有这个东西,他就算家都败光了也什么都不怕了。
正看着呢,忽然听到院外有敲门声。
王大山好奇的走过去开门,这个时间来道观,莫非是来看病的?
王大山打开院门,只见一个面色憔悴,须发凌乱的汉子站在门外,这汉子大约有20来岁,可现在看起来就像30多了。
汉子看见王大山之后,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。一边磕头一边说道:“王小神医,谢谢你跟道长救了俺老娘,俺给你磕头啦。”说完,就呜呜的哭了起来。王大山不知所以,赶忙要将人扶起。
此时,王正风听到声音也从厨房出来,一看之下便心中了然,原来是李老歪的儿子。
王正风忙与王大山一起将他拽起,然后安慰他道:“人死不能复生,逝者已逝,生者如斯,不要过度悲伤,李老歪在天上也不愿意看到你如此模样。”
李老歪的儿子还是忍不住抽泣道:“道长,我这次来,除了要感谢您和王小神医外,还有一事相求......”然后就断断续续的说出了他的意思。
一夜无话,第二天一早,王大山早早起了床,练拳洗漱。
因为要进山打猎,今天没有做早课,早早的做好的早饭,等着李援朝和李红军过来。
不到5点,李红军和李援朝就来到道观。
王正风还在做早课,王大山也没有打扰他。三人吃过了早饭,无非就是碴子粥,大馒头加咸菜疙瘩。稀里糊涂的,三个大小伙子也吃的喷香。
吃完了早饭,三个人检查了一下装备。
王大山自是带上一把长枪一把手枪,腰间有别着一把侵刀。
李援朝拿着一把莫辛纳甘,也别了一把侵刀,另拿了一把柴刀用来开路。
李红军啥也没有,王大山给他拿了一把菜刀让他防身,想了想,又把弹弓给了他,万一遇见野鸡松鼠,可以让他练练手。
三人都背上竹筐,又带了上了火种调料大白馍水壶和急救包。
在野外还是要吃一些主食的,不能光吃烤肉。这就是出去的时间短,要是连续两天以上在野外打猎,连铁锅都要带上一个。
急救包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,万一在野外受伤,不能止血就基本等于宣告了死亡。
三人检查完了装备就出发了。
王大山今天准备到一个叫野猪岰的地方去。
托老祖宗的福,那张羊皮卷里不仅标明了人参窝子,也将整个大白山的各个山峰沟谷标了个清清楚楚,王大山相当于有了一个大白山的地图。再配上王大山前世学的特种作战知识,在这山里,基本没有迷路的风险。
沿着白龙溪一路向上走,李援朝手持柴刀在前面开路,李红军跟在在山里看啥都新鲜,一会儿在这摘几个酸枣,一会儿在那摘几颗蓝莓,在身上蹭蹭就往嘴里塞。
“大山,咱们得走多长时间?”李红军问道。
“至少要走4个小时。”王大山说道。
山路难走又崎岖,4个小时在平地上至少可以走二十公里,但在山里,能走个十二三公里就算不错的了。
但不要小看这十来公里,在大白山,只要远离了人类的十来公里,就是野兽动物的天堂。
王大山带路,三人一路不停不歇地向野猪坳走去。这个年代,人们翻山越岭的多了,也并没有什么快捷的交通工具,交通基本靠走,通讯基本靠吼,所以也都并不觉得累。
路上发现很多小型动物的踪迹,王大山也让二人不要去管。
今天的的目标主要是野猪,除了体型比野猪大的畜生,其他的都不要。
走了将近5个小时,王大山终于看到了羊皮卷上标着的位于野猪坳坳口的参照物。一块巨大的,大约有两层楼高的巨石竖立在坳口。
看到这块巨石,王大山让大伙停下来,对二人说道:“我们到了,前面就是野猪坳。你们俩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,我去找找看有没有野猪的痕迹。”
此处距离坳口还有500多米,王大山在周围的地上仔细的寻找野猪的痕迹。看看有没有野猪钻过的灌木丛,野猪的粪便以及野猪蹭过的大树。
如果有,就代表着这里是野猪经常出没的地方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王大山在一株红松之下发现了野猪的粪便。
别看野猪身上脏兮兮的,但野猪从来不在自己的窝边上拉屎撒尿。这是野猪规避危险的本能所在。
野猪喜欢在清晨和傍晚觅食,中午休息。野猪怕热又怕冷,夏天喜欢在阴凉的密林中纳凉,冬天则喜欢在无风的山谷中躲避。通常一个野猪的族群大约6-20头野猪,每群的领地大约8-12平方公里。
这只是在没有野猪王的情况,如果一片区域内有了野猪王,那就不一样了。野猪的种群便不再争斗,野猪王能够紧紧的将野猪们团结在一起。
但野猪王都是独居的,很少能够跟野猪群一起。
王大山找到了野猪的踪迹,便对李红军和李援朝说道:“一会儿咱们三人往左边的山岭过去,慢慢的摸上去,小心别惊动了里面的野猪。现在是夏天,又是中午,我估计野猪在山坳子后面的林子里,你们跟我来。”
说完便当先朝山岭上走去。
几人慢慢走上山岭,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。好在现在没什么风,也不用太担心野猪能闻到气味。野猪是一种嗅觉很灵敏的动物,对金属气味非常敏感,若在下风口,野猪能探测到11公里以外食物的味道。
几人刚刚走上山岭,四处远眺,就听见李红军拽着王大山的袖子,急冲冲的说道:“大山,大山,你看那边!”
王大山一看,好家伙,距离这边大约300多米的地方,一群野猪出现在视线中。有的野猪在睡觉,有的野猪在慢悠悠的拱食地上的食物,还有的野猪在使劲的蹭树。
粗略数了数,这个野猪的族群大约在30-40头。真是一个大群啊。
野猪群没有一定之数,如果数量足够,栖息的地方也足够安全,野猪也是能够聚集很多的。此刻这个野猪群就是这样一种情况。
大伙看到野猪,都十分兴奋,王大山沉吟了一下,问道:“援朝大哥,你的枪法怎么样?在这里能不能打中?”
“差点火候。”李援朝说道。
“那你跟我来,咱们走近点再打。红军你就在这里,看着东西,一会儿打完我们再叫你。”
“那你们早点回来。”李红军说道。
王大山与李援朝把身上的竹筐放到地上,又朝另一个山岭摸去。
来到又一个山岭,此处已经距离野猪群不到200米。
“就在这里打吧,尽量多打几头。”王大山回身对李援朝说道。
二人各选了一个地方架起了枪。
就听啪啪啪,有节奏的枪声响起,三枪,王大山已经打死了两头野猪。只怪野猪的皮糙肉厚,有时候打中了也像没打中一样,还能继续奔跑。
李援朝就不行了,莫辛纳甘穿透力不错,稳定性也高,但是后坐力太大。李援朝在王大山单速射模式下3发子弹打完才打出了一发子弹。
虽然命中的野猪,但却并没有打死。
这时野猪群反应了过来,拼命的向山后跑去。
王大山回头对李援朝说道:“你去补枪,我再去追几头野猪,你补完枪就叫红军跟你汇合,你俩先给野猪放血。”
说完,王大山头也不回的向野猪追去。
野猪跑的确实不慢,尤其是受了惊吓之后,那更是横冲直撞,朝着一个方向猛冲。
但王大山在山岭高处,可以很轻松看到野猪的行进路线。他时不时的停下举枪射击,不过片刻,又被他打倒了一头野猪。
没有管到倒地的野猪,继续往前追。
又追了大约半个小时,此时王大山也追到了林中。
突然,一头硕大的野猪从林子深处冲了出来,向王大山奔来。
然后王大山将死掉的7头梅花鹿拖到了一起,开膛放血,又用松枝盖住,牵着四只小鹿就回道观了。
回到道观也才下午3点多,四只小鹿也被牵回了后院,小鹿们看见大花吓得瑟瑟发抖,来自豹子血脉的压制。
但王大山还是把它们牵到大花旁,对着大花说道:“大花,你不许咬它们知道不知道?以后他们也是我们一家人了。”
大花闻了闻四只小鹿,又晃了晃尾巴。
王大山还是怕大花兽性大发,又把四只小鹿牵到了前院,拴到了红松树下。
现在没有功夫管他们,又赶紧去后山找爷爷,让爷爷去靠山屯叫人搬运猎物。
来到后山坡见到了王正风,说明了情况,又对爷爷说道:“爷,这次你跟乡民们说,肉就不给他们了,凡是来帮忙的乡民,一人给2块钱。”
王正风答应一声匆匆忙忙的走了。
王大山把李援朝和李红军都叫回了家,趁还有时间,又熬了一锅,还在粥里加了些麦乳精,然后对李援朝说道:
“援朝哥,这次去山林搬运猎物,你就别去了,你在家看着锅,等锅里的粥熟了,你就喂给前院的四只小鹿。
咱们把小鹿给养起来,让小鹿下崽,等养的多了,以后就卖鹿茸鹿肉还有鹿血酒。
你让李大抹子在后山脚下再盖一座鹿圈,盖成暖房形式的,到冬天就不会冻死了。人手不够就让它加人手,让他们放心,钱不会短了他的。”
“成,我知道了。”李援朝点头应道。
过了一会儿,王正风就把靠山屯的青壮都带了过来。
靠山屯是距离清风观最近的屯子,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。严格说起来,清风观在行政划分上也是属于靠山屯子的,王正风和王大山都算是靠山屯的村民。
王大山打量着众人,又是上次的人,很好,大家配合默契,出发。
这次速度很快,只用了6个多小时,王大山就带着青壮们将7只梅花鹿和一头野猪都搬回了道观。
王大山也没有食言,让李红军数出了40块钱付给了领头的乡民,让他们自己分了。
青壮们看王大山已经给了钱,就都下山回屯子去了,一边走还一边羡慕王大山的运气。
谁能一个人一次打7只梅花鹿和1头野猪呢?肯当是王大山的运气好。
并没有人觉得王大山打猎厉害,都是年轻人,我们还比你大,谁能比谁差?
对,一定是王大山的运气好。
王大山和李红军晚上从山上回来,随便对付了一口,又点灯熬蜡的把鹿皮剥完,已经到了凌晨2点,赶紧洗漱睡觉了。
李红军也没回去,跟王大山一个床上睡了,准备等明天把梅花鹿拉到林场卖了。
第二天一早,王大山准时起来练拳早课,吃完早饭就又去睡回笼觉了。但李红军一觉睡到上午9点才起床。
起床后,李红军拉着6只梅花鹿去了公社,找到了林主任。
至于为什么是6只,因为王大山留了一只,准备做成鹿肉干自己留着吃。
林主任看到梅花鹿欣喜若狂,主要是这年头,想吃点肉太难了,食堂里也不能总是清汤寡水的。
昨天7月1号组织生日,场部只给组织内部人员发了猪肉,那些没有加入组织的人是没有吃到肉的。食堂里的肉也不多,根本就不够吃的。今天王大山又送来了一车鹿肉,怎么能不让林主任高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