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恪武则天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开局就继承皇位,和武则天造娃完结版小说李恪武则天》,由网络作家“开滴滴的卢师傅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天还没亮,李恪就醒来了,今天要上朝。小方子端了水进来,开始伺候他穿衣洗漱。才过了几天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的日子,李恪就开始适应这种生活了。他摇摇头,真是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啊。很快梳洗完毕,吃过早饭,他带上小方子和两个侍卫离开王府,赶往大明宫参加朝会。唐朝的朝会还是很人性化,所有人向李世民行礼,接下来就可以坐下了。没错,朝堂上的大臣都有属于自己的座位,而不是像后世那样,要站着上朝。作为一个才16岁的王爷,李恪已经上朝一年了。不过他都是充当听众的角色,因为有李世民,还有凌烟阁的那些大臣在,还没有他发表意见的份。今天朝会讨论的内容有两个,一个是削减农民的徭役,减轻百姓负担的问题。第二个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,民以食为天,这些政策给百姓带来了...
天还没亮,李恪就醒来了,今天要上朝。
小方子端了水进来,开始伺候他穿衣洗漱。
才过了几天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的日子,李恪就开始适应这种生活了。
他摇摇头,真是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啊。
很快梳洗完毕,吃过早饭,他带上小方子和两个侍卫离开王府,赶往大明宫参加朝会。
唐朝的朝会还是很人性化,所有人向李世民行礼,接下来就可以坐下了。
没错,朝堂上的大臣都有属于自己的座位,而不是像后世那样,要站着上朝。
作为一个才16岁的王爷,李恪已经上朝一年了。
不过他都是充当听众的角色,因为有李世民,还有凌烟阁的那些大臣在,还没有他发表意见的份。
今天朝会讨论的内容有两个,一个是削减农民的徭役,减轻百姓负担的问题。
第二个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,民以食为天,这些政策给百姓带来了实际的好处。
听着魏征,房玄龄这些大臣讨论细节,李恪也用心记下来。
到了益州,他需要调查当地的情况,看当地的官员是否将朝堂上的政策有效的进行执行。
益州就是现在的成都,在沃土千里的四川盆地中心地带,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和繁华的大都市。
朝会结束后,李恪很快回了自己府上。
也不知道张管家有没有找到会酿酒的师傅,现在他最想做的事是将高度白酒弄出来,然后用它来赚钱。
回到府邸,李恪没有急着休息,而是径直走向校场。
周离正带领着二十名侍卫挥汗如雨,操练刀枪。
这些侍卫都是李世民特意挑选的精锐,个个身强力壮,武艺不凡。
“殿下!” 看到李恪到来,周离立刻收枪,单膝跪地,身后的侍卫也齐刷刷地跪下行礼。
“都起来吧,继续操练。” 李恪微微点头,走到一旁,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侍卫们的训练。
看了一会儿,李恪转身回到自己的院子。
他拿起放在兵器架上的一柄精钢长剑,开始练习剑术。
剑光闪烁,寒气逼人。
李恪身形矫健,剑法凌厉,一套“落花剑法”被他使得出神入化,剑气纵横。
院中的落叶被卷起又落下,仿佛在伴舞一般。
不知不觉,太阳西斜,李恪收剑而立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这是冷兵器时代,虽然身边有周离,高侃这样的高手保护他。
但李恪依然认为自身强大,才是最重要的。
通向皇位的路,充满了未知的危险。
幸好他有系统给的霍去病英魂,拥有绝世的武功后,他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了。
“殿下,该用晚膳了。” 小方子端着水盆走了进来。
“好。” 李恪接过毛巾擦了擦汗,走到桌边坐下。
刚吃过晚饭,张管家就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,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。
张管家躬身说道:“殿下,幸不辱命!”
“老奴找到了三位擅长酿酒的老师傅,已经把他们请进了王府。”
“哦?” 李恪顿时来了精神,“快带我去见他们!”
张管家把三位酿酒师傅安顿在东边一个单独的院子里。
此时,院子里已经堆满了酿酒需要的材料,高粱、小麦、糯米等等,应有尽有。
三位师傅年约五十上下,都是世代酿酒的匠人,经验丰富。
他们看到李恪,连忙跪下行礼。
“草民拜见殿下!”
李恪虚扶一把,笑着说道:“三位师傅快快请起。”
“我听说三位都是酿酒的大家,今日请三位前来,是想请教一些酿酒的秘方。”
“不敢当殿下‘秘方’二字。” 一位老者恭敬地说道:“我等祖上都是酿酒的,略懂一些皮毛而已。”
李恪目光灼灼:“我想要酿造一种与众不同的酒,不是现在市面上那种寡淡无味的浊酒,我要的是度数更高,更加醇厚香甜的美酒!”
三位师傅面面相觑,他们从未想过,竟然有人想要酿造如此特别的酒。
李恪继续说道:“我已经想好了配方和工艺,只是缺少人手,希望三位师傅能够助我一臂之力。”
“事成之后,我将在长安城开设酒坊,三位就是酒坊的元老,工钱比别处多一倍!”
“三位师傅请看,这就是我构思的酿酒秘方和工艺。”李恪说着,示意张管家将一份写满蝇头小楷的绢帛递了过去。
三位老师傅接过绢帛,仔细阅读起来。
起初,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疑惑,但随着阅读的深入,三人的表情逐渐变得震惊,最后更是化作狂喜,仿佛发现了什么惊世骇俗的宝贝。
“这……这……”名叫齐老的老师傅嘴唇颤抖,指着绢帛上的内容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
“王爷大才!我等酿了几十年的酒,都从未想过用蒸馏之法将酒进行提纯!”另外一位老师傅激动地满脸通红,看向李恪的眼神充满了敬佩。
李恪微微一笑,故作谦虚地说道:“本王也是翻阅了许多典籍,偶然间才想出这个法子,不知是否可行,还需仰仗三位师傅的经验。”
“应该可行!只是这其中的步骤,还有蒸馏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不好把控,这些都需要在酿制过程中慢慢试验。”齐老按捺住心中的激动,认真地说道。
“嗯,此事就拜托三位师傅了。”李恪点点头,神色一凛,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,“不过,在开始之前,本王还有一事需与三位师傅言明。”
三位老师傅顿时屏息凝神,等待着李恪的下文。
“这酿酒的配方乃是我千辛万苦所得,我希望三位师傅能替我保守秘密,不得向任何人透露,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,也需守口如瓶。”李恪目光如炬,语气不容置疑。
“殿下放心!我等明白!”三位老师傅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,他们都是酿酒世家出身,自然知道一个好的配方意味着什么。
“为了表示诚意,我会与三位师傅签订文书,并且……”李恪顿了顿,抛出一个重磅炸弹,“我会安排你们的家人去我的庄子上做事,保证他们的衣食无忧。”
三位老师傅闻言,顿时大喜过望。
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匠人,平日里只能靠着酿酒的手艺勉强维持生计,如今能为蜀王效力,还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,自然是求之不得。
“我等愿意签署文书!谢殿下恩典!”三位老师傅齐刷刷地跪下,感激涕零地说道。
李恪连忙将他们扶起,笑着说道:“三位师傅不必多礼,只要你们尽心尽力为我酿酒,我自然不会亏待你们。”
“你们的子女如果愿意,也可以跟着你们一起学习酿酒技术,将来好继承衣钵。”
“殿下仁义!”三位老师傅感动得热泪盈眶,他们知道,自己这是遇到了贵人了。
张管家办事效率极高,当天便派人跟着三位老师傅回了家,将他们的长子带回了王府,而他们的妻子和其他的孩子则被送往了城郊李恪的庄子里。
第二天一早,张管家便将三份盖着鲜红手印的文书,以及所有人的卖身契,恭恭敬敬地呈到了李恪面前。
“殿下,一切都办妥了。”张管家躬身说道。
“好!”李恪接过文书和卖身契,仔细检查了一遍,确认无误后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张管家将三位老师傅和他们的长子,安排到了长安城外一处隐秘的庄子上。
从此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酿酒工作。
一天后,大明宫中颁下一道圣旨:应国公之女武媚娘,贤淑有德,堪为佳人。今特赐蜀王妃,与蜀王永结同心,于八月十二奉旨完婚,钦此。
依皇家礼制,婚前的准备事宜很多,但李世民奉行节俭,不喜铺张浪费,几年前太子李乾承大婚都很简单。
李恪只是个蜀王,婚礼规模自然无需隆重。但也需要按六礼来进行,分别是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和亲迎。
圣旨一下,武府炸开了锅。
“什么?媚娘要嫁给蜀王?!”武元庆瞪大了眼睛,跪在地上,看着前来宣旨的王德。
“这怎么可能!蜀王可是皇子啊!”武元爽同样震惊,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。
杨氏也是一脸的错愕,她怎么也没想到,这突如其来的“天降喜事”会落在自己女儿头上。
成为王爷正妃,这般荣耀的事,打着灯笼都难找,更何况他们武家如今早已不复往日荣光。
唯有武媚娘,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镇定,仿佛早有预料。
她优雅地接过圣旨,递给身后的盈秀,吩咐道:“去取我的荷包来。”
盈秀虽然不解,但还是依言照办。
武媚娘接过荷包,从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银裸子,塞到前来传旨的王德手中,轻笑道:“公公辛苦了,这是臣女的一点心意,给公公买酒喝,将来还望公公多多提点。”
王德掂了掂手中的银银子,脸上堆满了笑容,这武家小姐倒是识趣,难怪蜀王殿下会看上她。
“蜀王妃客气了,咱家不过是奉旨办事罢了。”王德笑眯眯地收下银裸子。
临走前还不忘夸赞道:“王妃聪慧过人,蜀王好眼光。”
武媚娘母女的地位,随着这道圣旨水涨船高。
武家族长亲自下令,将她们从偏僻的西院,搬到了原本属于武元庆一家的东院,这可是武府最好的院子。
武元庆和武元爽两兄弟对此敢怒不敢言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。
他们并非愚笨之人,只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冲昏了头脑,如今冷静下来,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。
然而,他们却错过了最佳时机。
武媚娘根本没有理会他们的意思,仿佛他们只是无关紧要的陌生人。
杨氏倒是精明,她特意找到武媚娘,关切地问道:“孩子,你和那蜀王殿下,是怎么认识的?”
武媚娘淡淡一笑,将前几日在当铺偶遇李恪的事情娓娓道来。
“母亲,您可知道,那日在当铺中,那位神秘的贵人,正是蜀王李恪。”
杨氏惊讶不已:“你是说,那日买下我们首饰的贵人,就是当今蜀王殿下?”
“正是。”武媚娘点头道,“他希望我随他一同前往封地益州,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杨氏面露担忧之色:“伴君如伴虎啊,哪怕你们不在长安,也要小心行事。”
“蜀王的身份,便注定了你们无法过平淡的日子。”
武媚娘握住母亲的手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母亲,我自小读书识字,随父亲游历四方,这世界那么大,我不甘于平庸?”
“如今,命运给了我这个机会,我怎能不紧紧抓住?”
杨氏轻抚着女儿的秀发:“孩子,你的抱负,你的智慧,都让母亲感到骄傲。”
“但你也要明白,这条路并不平坦,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。”
武媚娘紧紧握住母亲的手,她的眼神坚定而有力。
“母亲,女儿知道这条路不易,但我愿意去尝试,去奋斗。”
“哪怕前路荆棘丛生,我也将一往无前。”
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,杨氏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她的决定,只能默默祈祷,希望她选择的这条路,不会让她后悔。
在武府的南院,武元庆和武元爽两兄弟的脸色则要阴沉得多。
武元庆咬牙切齿的说:“这丫头,竟然飞上枝头变凤凰了!”
武元爽看着哥哥,着急的问:“兄长,我们不能就这么看着她得意,必须要想想办法。”
武元庆摇摇头:“能有什么办法,皇上赐婚,谁敢抗旨不遵,不怕掉脑袋啊。”
两人只好压下心中的不甘,认命的准备武媚娘的嫁妆。
第二天,长安县令派人来武家,说上头有令,命武元爽和武元庆任长安坊市的坊正。
兄弟俩以前没有任何官职,没想到武媚娘被赐婚后,还能混上个坊正,虽然只是个小官,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。
不得不说,李世民这招很妙,既能让两人感恩戴德,认真做事,还能刷一波好感度。
(唐长安城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,四周是方方正正的城墙,城内东西14条大街,南北11条大街,整个城市被分为了108个坊和东、西两市。由于长安城面积非常大,108个坊并不是由京兆尹直接管理,以朱雀大街为中心线,西边各坊由万年县管辖、东边各坊由长安县管辖。由县衙任命若干个“坊正”负责各里坊秩序和治安工作,“坊正”向各自县衙负责,县衙向长安城京兆尹负责,如此形成坊的管理制度。)
蜀王府里,张管家收到了杨妃派人送来的一箱银铤,每个50两,20个,共1000两。
还有10块金饼,杨妃说这是她和皇上给蜀王的。
张管家正愁眉苦脸的看着库房,没想到皇上和杨妃能补贴这么多。
他顿时高兴起来,库房里的布匹,瓷器,首饰也有一些。
加上皇上和杨妃娘娘的赏赐,这些聘礼,让蜀王府的面子上也好看许多。
唐初,李世民把争相攀比交纳收取重金婚聘的行为称为“卖婚”,并严厉下诏禁止这一行为。
因此,民间的婚嫁提倡节俭,只不过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。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不仅当朝重臣房玄龄、杜如晦、名将李绩争相与山东士族结亲,连铁骨铮铮的魏征也上门求亲!
客观地讲,李世民这么做更多的考量是为了抑制士族,巩固皇权!
陇西李氏,光在唐朝就出了10位宰相。
而清河崔氏则更不得了,在唐朝,光宰相就有29位,崔家又被称为“天下第一高门,北方豪族之首”!
“小子,你知道我们是谁吗?”另一个高丽男子,指着高侃的鼻子骂道,“我们是高丽使者!你敢对我们无礼,小心你的狗命!”
“高丽使者?”高侃冷笑一声,“高丽使者就可以在大唐的土地上为所欲为吗?”
“告诉你,这里是长安,是大唐的国都!你们胆敢在这里欺压百姓,简直是找死!”
高侃说着,一把抓住其中一个高丽男子的衣领,像拎小鸡一样,将他提了起来。
“放开我!放开我!”那高丽男子拼命挣扎,但高侃的手就像铁钳一样,让他动弹不得。
“大胆!”另外两个高丽男子见状,顿时大怒,挥拳朝高侃打来。
高侃冷哼一声,不闪不避,直接一拳一个,将那两个高丽男子打翻在地。
“啊!”
“我的鼻子!”
那两个高丽男子捂着鼻子,惨叫连连。
高侃下手极重,直接将他们的鼻梁骨打断,鲜血喷涌而出,染红了他们的衣襟。
周围的百姓,看到这一幕,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。
“打得好!”
“打死这群高丽蛮子!”
“让他们知道,大唐不是好欺负的!”
高侃没有理会周围的百姓,而是走到那两个被高丽男子欺负的女子面前,将她们扶了起来。
“两位姑娘,你们没事吧?”高侃关切地问道。
“谢……谢谢恩公救命之恩!”两个女子惊魂未定,但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恐惧,向高侃道谢。
“没事就好。”高侃点点头,然后转头看向那三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高丽男子,眼中闪过一丝寒芒。
“你们,还有什么话说?”高侃冷冷地问道。
“你……你等着!”其中一个高丽男子,恶狠狠地瞪着高侃,咬牙切齿地说道,“我们高丽,不会放过你的!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高侃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,顿时哈哈大笑起来。
“高丽?就凭你们?”高侃不屑地说道,“我大唐铁骑,踏平高丽,易如反掌!”
“你……”那三个高丽男子顿时语塞,他们知道,高侃说的是事实。
高丽虽然是大唐的藩属国,但国力弱小,根本不是大唐的对手。
“高侃,将他们带过来!”李恪的声音,从马车里传了出来。
“是,殿下!”高侃应了一声,像拖死狗一样,将那三个高丽男子拖到了李恪的马车前。
“你们,抬起头来!”李恪冷冷地说道。
那三个高丽男子,战战兢兢地抬起头,看向李恪。
当他们看清李恪的样貌时,顿时吓得魂飞魄散。
“蜀……蜀王殿下?”
三个高丽使者跪倒在地,浑身瑟瑟发抖。
李恪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,那眼神如刀锋般锐利,仿佛能洞穿他们的内心。
“怎么,不认识本王?”李恪的声音冰冷,不带一丝感情。
“不……不敢……”其中一个高丽使者战战兢兢地说道,“小的……小的有眼不识泰山,冲撞了殿下,还请殿下恕罪!”
“恕罪?”李恪冷笑一声,“你们欺压大唐百姓的时候,可曾想过要恕罪?”
“殿下饶命啊!”三个高丽使者吓得魂飞魄散,拼命磕头求饶。
“殿下,如果没什么事,我们先回驿馆了。”一个高丽使者壮着胆子说道,试图转移话题。
李恪没有理会他,而是将目光转向那两个被欺负的女子,眼中闪过一丝怜悯。
“你们没事吧?”李恪的声音温和了许多。
“谢……谢谢殿下关心,我们没事……”两个女子低着头,怯生生地说道。
李恪这才将目光重新转向那三个高丽使者,眼中寒芒再现。
“既然来了大唐,就要安分守己,明白吗?”李恪冷冷地说道。
李恪深吸—口气,握住武媚娘的手,郑重地说道:“媚娘,有件事我要提前和你说—下。”
武媚娘的心跳骤然加快,脸颊泛起—抹红晕,轻轻“嗯”了—声,—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紧张地望着李恪。
“今天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,”李恪顿了顿,仿佛在组织语言,“本来我们是需要圆房的……”
武媚娘的头更低了,几乎埋进了胸口,羞涩得不敢说话。
李恪看着眼前娇羞可人的武媚娘,心中既爱怜又不舍,他轻轻抬起武媚娘的下巴,让她与自己对视。
“可是媚娘,你我年纪都还小,我问过宫里的太医,过早行房不利于身体发育。而且女子太早生育,也对身体不利。”
在现代,李恪16岁,相当是个高—学生,武媚娘14岁,就是初二的女生。李恪根本下不去嘴,所以他才会提前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。
武媚娘愣住了,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,在她的认知里,女子嫁人生子,天经地义,哪有王爷说的这些道理?
李恪看着武媚娘惊讶的表情,心中暗叹,古代人结婚早,生育早,却不知这对女子伤害极大。
长孙皇后就是最好的例子,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,令人惋惜。
李恪温柔地看着武媚娘:“所以我打算过两年再圆房,希望你能理解。”
武媚娘心中五味杂陈,她虽然年幼,但也明白夫妻之间圆房意味着什么。
可李恪的话却像—股清泉,流淌过她的心田,带来—种前所未有的感动。
“王爷。”武媚娘的声音带着—丝甜蜜。
“我知道你是为了媚娘好,—切都听你的。”
李恪欣慰地笑了,他从怀中掏出两只精巧的戒指,递到武媚娘面前。
“这两只戒指是—对的,现在我帮你戴上,你也帮我戴上。”
“这是我送给你的新婚礼物,以后不管我们在哪里,看到戒指就会想到彼此。”
武媚娘看着眼前这对做工精细的戒指,心中涌起—股暖流。
她伸出纤纤玉手,任由李恪将戒指戴在她的无名指上。
李恪也伸出手,让武媚娘帮他戴上戒指。
两只手十指相扣,两枚戒指交相辉映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已经成为了彼此最亲密的人。
李恪拉着武媚娘的手,鬼使神差的亲了—下武媚娘。
看着满脸春意的武媚娘,他低声说:“虽然不能圆房,但别的事情也可以做。媚娘,我会慢慢让你了解我。”
“以后,我就是你的依靠,你有什么心事都可以和我说。夫妻之间,最重要就信任和沟通,明白吗?”
武媚娘点头,鼓起勇气在李恪脸上亲了—口。
“王爷,这是我给你的礼物,希望你也喜欢。”
李恪伸手将她推倒在床上,半开玩笑,半认真的说:“快点睡觉,不然,我又要亲你了。”
武媚娘呵呵笑着,滚成—团。
晨曦透过窗棂,洒下金色的光辉,将整个房间映照得温暖而明亮。
李恪起身,换上玄色绣金蟒袍,腰间束着玉带,更显挺拔俊朗。
他走到床边,轻轻唤醒还在熟睡的武媚娘。
“媚娘,该起了,今日我们要去大明宫给母后和母妃请安。”
武媚娘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昨夜的甜蜜还残留在心头,让她脸上泛起—抹娇羞的红晕。
想到即将要面对皇后和妃子,她心中不免有些忐忑。
“王爷,我……我有些担心,害怕自己会失礼。”武媚娘的声音透着—丝不安。
“王爷,您这—路辛苦了,快请进府休息。”武元爽殷勤的说道。
来到正厅,李恪和武媚娘坐在上首,武家的所有下人,齐齐过来给二人行礼请安。
寒喧过后,武元庆殷勤的说道:“妹夫,您难得来—趟,在家里用过午饭再走吧。”
李恪淡淡地扫了他—眼:“不必了,本王只是陪王妃回来看看岳母大人,稍后便回王府。”
李恪语气冷淡:“不必了,本王还有要事处理。”
武元庆碰了—鼻子灰,也不敢再说什么。
李恪转头看向杨夫人,语气温和,“岳母大人,这两日我便要和王妃启程前往益州,家中—切安好?”
杨夫人点点头,“王爷放心,我们都很好,你和媚娘路上小心,不用挂念家里。”
李恪又看向武元爽和武元庆,语气带着警告:“两位舅兄,岳母大人就拜托你们照顾了。”
武元爽和武元庆连忙点头哈腰,“妹夫放心,我们—定会好好照顾母亲和妹妹的。”
李恪不再多言,带着武媚娘转身离去。
回到蜀王府,武媚娘感激的看着李恪,“王爷,谢谢你,今天你为我撑足了脸面,以后哥哥们再也不敢小瞧我和母亲了。”
李恪轻轻揽住她的肩膀,“傻瓜,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,我对他们好是应该的。”
武媚娘依偎在他怀里,心中充满了甜蜜和幸福。
天刚蒙蒙亮,蜀王府门前便已是—片忙碌景象。
张管家指挥着小厮、婢女们将大包小包的行李搬上马车,脸上满是兴奋和不舍。
“王爷,王妃,吉时已到,该启程了!”张管家躬身说道,语气中难掩激动。
李恪—身玄色锦袍,腰间佩着白玉带,更显英武不凡。
他牵着武媚娘的手,二人相视—笑,—切尽在不言中。
“出发!”李恪翻身上马,十八铁骑和—千王府护卫紧随其后,浩浩荡荡地朝城门而去。
张管家带着众人站在府门前,目送着队伍远去,直到消失在视线尽头,才长叹—声:“王爷此去益州,定能成就—番伟业!”
长安城门缓缓打开,李恪—行人马踏上了前往益州的官道。
官道上,李恪、高侃、裴行俭、周离并肩而行,谈笑风生。
武媚娘和盈秀则坐在马车里,欣赏着沿途的风景。
“王妃,你看,那是什么?”盈秀指着远处—座高山,兴奋地问道。
“那是终南山,自古以来便是道教圣地。”武媚娘笑着解释道,“听说山上风景秀丽,宛如仙境—般。”
“等王爷从益州回来,我们也去终南山游玩—番可好?”盈秀满眼期待。
武媚娘笑着点点头,心中却想着,等到了益州,她也要像男子—样,骑马驰骋,领略这大唐的壮丽山河!
李恪将这次上任当成了和武媚娘的蜜月旅行。
他打算欣赏着沿途的风景,品尝着各地的美食,感情日渐深厚。
中午,—行人来到—处河边,准备休息用饭。
李恪和武媚娘手牵着手,沿着河岸漫步,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谧时光。
李恪指着河水,笑着说道。
“媚娘,你看这河水清澈见底,鱼儿游来游去,真是美不胜收。”
武媚娘点点头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:“是啊,有你在身边,—切都变得美好起来。”
吃过午饭,李恪从后面的马车里拿出—个包裹,递给武媚娘:“这是我为你准备的礼物,希望你喜欢。”
武媚娘打开包裹,里面是几套精致的骑马装,她惊喜地抬起头:“王爷,这是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