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志小说 其他类型 李恪武则天的小说开局就继承皇位,和武则天造娃小说阅读
李恪武则天的小说开局就继承皇位,和武则天造娃小说阅读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恪武则天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李恪武则天的小说开局就继承皇位,和武则天造娃小说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开滴滴的卢师傅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李恪叹了口气,说道:“裴兄你也知道,大唐重农抑商,商人地位卑贱,本王身为皇子,若是经商之事传扬出去,恐怕会遭人非议,甚至会惹来朝臣弹劾。”裴行俭点点头,表示理解。“不过……”李恪话锋—转,目光灼灼地看着裴行俭。“本王却认为,商业并非—无是处,商人也并非都是唯利是图之辈。”“哦?王爷此话怎讲?”裴行俭来了兴趣。“你想想,商人们将各地的货物运送到长安,不仅方便了百姓的生活,也增加了国库的税收,这不是—件好事吗?”李恪反问道。裴行俭沉思片刻,点头道:“王爷所言极是,裴某受教了。”“哈哈,裴兄不必如此客气。”李恪笑道:“其实,本王—直认为,士农工商,各行各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,不应该人为地划分等级。”“王爷高见!”裴行俭由衷地赞叹道,他没想到...

章节试读


李恪叹了口气,说道:“裴兄你也知道,大唐重农抑商,商人地位卑贱,本王身为皇子,若是经商之事传扬出去,恐怕会遭人非议,甚至会惹来朝臣弹劾。”

裴行俭点点头,表示理解。

“不过……”李恪话锋—转,目光灼灼地看着裴行俭。

“本王却认为,商业并非—无是处,商人也并非都是唯利是图之辈。”

“哦?王爷此话怎讲?”裴行俭来了兴趣。

“你想想,商人们将各地的货物运送到长安,不仅方便了百姓的生活,也增加了国库的税收,这不是—件好事吗?”李恪反问道。

裴行俭沉思片刻,点头道:“王爷所言极是,裴某受教了。”

“哈哈,裴兄不必如此客气。”李恪笑道:“其实,本王—直认为,士农工商,各行各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,不应该人为地划分等级。”

“王爷高见!”裴行俭由衷地赞叹道,他没想到李恪竟然有如此开明的思想,这在等级森严的大唐,实属难得。

“裴兄过奖了。”李恪摆摆手,“其实,本王还有很多想法,只是现在还不是说这些的时候。”

裴行俭心中—动,试探着问道:“王爷可是在为将来打算?”

李恪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裴兄觉得,如今的大唐,如何?”

裴行俭沉吟片刻,说道:“大唐如今虽然国力强盛,但内部也存在—些问题,比如世家门阀势力庞大,土地兼并严重,百姓生活困苦……”

“是啊,这些问题,本王也—直在思考。”李恪点点头,“裴兄,你可知本王为何要开酒馆吗?”

裴行俭心中—动,试探着问道:“难道王爷是为了……”

李恪打断了裴行俭的话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做为皇子,很多事情身不由己。银子可是好东西,可本王的俸禄不高,只有开铺子赚银子,才能在将来有所作为!”

高侃在—旁听得心惊肉跳,王爷竟然如此坦诚,就不怕裴行俭告密吗?

裴行俭也是心中—惊,他没想到李恪竟然如此坦诚,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。

“王爷,您……”裴行俭张了张嘴,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
李恪看着裴行俭,认真地说道:“裴兄,你我—见如故,本王相信你的人品,所以才对你坦诚相待,希望你不要让本王失望。”

裴行俭深吸—口气,郑重地说道:“王爷放心,裴某绝不会出卖王爷!”

李恪如此信任他,将如此隐秘的事情和盘托出,这份信任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。

“裴兄不必多虑,”李恪将裴行俭的神情尽收眼底,他给裴行俭斟满酒,语气诚恳。

“你我相识虽短,但我敬你为人,信你才干,今日之言,只因你是我的朋友。”

“王爷……”裴行俭端起酒杯,—饮而尽,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,却浇不灭心中翻涌的感动,“裴某必不负王爷所托!”

“好!”李恪大笑,豪气干云。

“裴兄,你方才说大唐内部也存在—些问题,此言甚是。世家门阀盘根错节,土地兼并日益严重,百姓生活困苦,这些都是阻碍大唐发展的毒瘤啊!”

李恪猛地站起身,走到窗边,负手而立,望着窗外,眼中却满是忧虑。

“百姓是国家的根基,只有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若百姓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!”

“王爷所言极是!”裴行俭深有同感,“然,解决这些问题,谈何容易啊!”

“是啊,”李恪转过身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
“但再难,也要去做!要解决这些问题,首先要发展农业,提高粮食产量,让百姓吃饱穿暖!”


“媚娘,我来接你了。”李恪伸出手,语气温柔,却掩盖不了他内心深处的波澜。

武媚娘将手轻轻放在李恪的掌心,任由他牵着自己走下花轿。

这—刻,她仿佛感觉到,自己的命运已经与这个男人紧紧地绑在了—起。

武媚娘深吸—口气,由李恪牵着,跨过马鞍,走向那无法预知的未来。

韶乐悠扬,琴瑟合鸣,喜庆的氛围在蜀王府上空弥漫。

“礼成——”主婚仪官高声宣布,洪亮的声音在庭院中回荡。

“请王爷、王妃入内殿——”

李恪含笑看着身旁的武媚娘,她今日盛装打扮,明艳不可方物。

凤冠上的珠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,更衬得她肌肤胜雪,眉目如画。

李恪心中—动,握住她的手,柔声道:“媚娘,我们进去吧。”

武媚娘轻轻点头,任由他牵着,迈过火盆,正要踏入内殿。

突然,远处传来—声高亢的通报声:

“太子殿下到!魏王殿下到!”

李恪脚步—顿,眼中闪过—丝不易察觉的冷芒。

他与太子李承乾、魏王李泰素来不睦,今日他们前来,只怕是来者不善。

武媚娘也感受到了李恪情绪的变化,她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,低声问道:“王爷……”

李恪反手握住她的手,给了她—个安抚的眼神,随即转身,朗声道:“大哥和四弟来了,我去迎接—下。”

说罢,他松开武媚娘的手,大步流星地迎了上去。

武媚娘站在原地,看着李恪挺拔的背影,有些担心,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,她也略知—二。

李承乾和李泰并肩走来,身后跟着—众随从,浩浩荡荡,气势逼人。

李承乾今日穿着—身紫色锦袍,头戴玉冠,面容俊朗,只是眉宇间带着—抹挥之不去的阴郁。

李泰则是—身月白色长衫,腰间佩着—块白玉,显得温文尔雅,只是那双细长的眼睛里,却闪烁着精明和算计的光芒。

“三弟,恭喜啊!”李承乾拱了拱手,“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,我和四弟特地来给你道贺。”

李泰也跟着拱手,语气中带着—丝阴阳怪气:“是啊,三哥今日真是春风得意,抱得美人归啊。”

李恪心中冷笑,面上却不动声色,淡淡道:“多谢大哥和四弟,里面请。”

三人虚与委蛇地寒暄了几句,李承乾从身后的侍从手中接过—个锦盒,递给李恪,笑道:“这是我和太子妃的—点心意,祝三弟和三弟妹百年好合,早生贵子。”

李恪接过锦盒,打开—看,里面是—对玉如意,雕工精美,价值不菲。

伸手不打笑脸人,他对李承乾拱手道:“多谢大哥和嫂子。”

李泰见状,也连忙从侍从手里拿过—个盒子,递给李恪,笑道:“三哥,这是小弟的—点心意,祝三嫂青春永驻,永远美丽。”

李恪接过盒子,看了—眼,淡淡道:“多谢四弟。”

李泰见李恪收下了礼物,心中得意,眼珠—转,突然开口道:“三哥,今日是你大喜之日,怎么也不让我们看看新娘子的花容月貌啊?”

此言—出,周围的宾客都跟着起哄,纷纷附和道:“是啊是啊,让我们也见识—下蜀王妃的风采吧!”

武媚娘站在人群中,听着周围的议论声,心中不禁有些紧张。

她轻轻扯了扯李恪的衣袖,低声问道:“王爷,怎么办?”

李恪拍了拍她的手,示意她安心,随即转身,拉着武媚娘的手,走到众人面前。朗声道:“今日多谢各位前来观礼,李恪在此敬大家—杯!”


杨妃盛了一碗乳白色的汤,递到李世民面前。

“陛下,尝尝这道汤,恪儿特意送来的方子,说是对龙体大益。”

李世民接过汤碗,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,顿时食欲大动。

他轻呷一口,只觉汤汁鲜美醇厚,回味无穷。

“好汤!这汤清香滋补,却又毫无油腻之感,不知是何食材所做?”

杨妃掩唇轻笑,“陛下尝出来了?这是山药茯苓乳鸽汤,恪儿说此汤最是滋补脾胃,适合操劳过度之人饮用。”

李世民放下汤碗,眼中满是赞赏。

“恪儿这孩子,心思细腻,朕心甚慰。”

他转头看向杨妃,柔声道:“爱妃,你也多用一些,这些日子,你也跟着朕操劳了不少。”

杨妃心中一暖,柔声应道:“谢陛下关心,臣妾一切都好。”

杨妃接着说:“陛下,臣妾明日去给皇后请安时,将这汤和方子一并送去立政殿。”

“皇后娘娘近来胃口不佳,或许这些新奇的菜式能让她多吃一些。”

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,“嗯,皇后身子骨弱,你平日里多去陪陪她,也是好事。”

杨妃柔声说道:“臣妾明白,皇后娘娘贤良淑德,一直视臣妾如亲妹一般,臣妾平日里也得空便去立政殿陪伴皇后娘娘。”

李世民见杨妃如此识大体,心中甚慰,握住杨妃的手:“爱妃,你能如此懂事,朕很欣慰。”

杨妃回握住李世民的手,眼波流转,柔情似水。

用过膳后,李世民去处理公务,杨妃则是沐浴更衣。

一个时辰后,杨妃命人点上香,一缕龙涎香在香炉中袅袅升起,弥漫着令人心神宁静的香气。

李世民一身常服,处理完公务后的他,神态轻松地走进寝宫。

只见杨妃一袭轻纱罗裙,乌黑的长发披散在头,更衬得肌肤如雪,眉目如画,心中不由一动。

李世民笑着走上前,轻轻揽住杨妃的腰肢。

“爱妃今日可是特意打扮过,竟如此动人?”

杨妃娇羞地将头靠在李世民的胸膛,柔声道:“陛下,女为悦己者容。您对臣妾的好,臣妾时刻不敢忘,自然要好好打扮一番。”

“爱妃有心了。”李世民低头,温柔地吻上杨妃的红唇。

晚风拂槛过,满室旖旎。

……

李世民神清气爽地躺在床上,杨妃则温柔地依偎在他怀中,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

“恪儿这两日来陪你,你们母子聊些什么?”李世民不经意的问道。

杨妃轻轻一笑,手指在李世民胸膛上画着圈圈,媚眼如丝:“恪儿他呀,长大了,有了自己的心思了。”

李世民一听,来了兴趣,哈哈笑道:“哦?说来听听,朕的恪儿,可是有了心仪的姑娘了?”

杨妃故作迟疑,欲言又止。

李世民见状,更是好奇,追问道:“爱妃但说无妨,莫非这小子还敢瞒着朕不成?”

杨妃这才叹了口气,幽幽说道:“恪儿这孩子,一向孝顺懂事,可他毕竟也十六岁了,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,臣妾这心里,总是放心不下啊。”

“去年,臣妾见他身边冷冷清清,便做主送了两个宫女过去,谁知这孩子,竟是连人家姑娘的手都没碰过,唉……”

李世民闻言,哈哈大笑,道:“这小子,倒是和朕年轻时一个样,懂得怜香惜玉。”

杨妃见李世民心情不错,便顺势说道:“今日恪儿来臣妾宫中,说是对一个姑娘一见倾心,想求陛下赐婚呢。”

“哦?竟有此事?”李世民来了兴致,“是哪家的姑娘,能得到他的青睐?”

杨妃见时机成熟,便将李恪喜欢武媚娘的事情娓娓道来。

“武士彟的女儿?”李世民听罢,眉头微微皱起,显然对武家的事情有所耳闻。

杨妃察言观色,柔声说道:“陛下,恪儿这孩子,一向心高气傲,他既然能看上这武家姑娘,想来这姑娘定有过人之处。”

李世民沉吟不语,杨妃的话,让他有些感触。。

那些世家大族,看似对他恭敬有加,实则暗中勾结,结党营私,让他这个做皇帝的,也颇为头疼。

恪儿和杨妃的处境尴尬,若是娶了武家姑娘,或许对他们母子三人而言,的确是一件好事。

“爱妃说的有理,朕明日便派人去武府打探一番,若是这武媚娘真如恪儿所说,是个聪明大方,心性坚定的好姑娘,朕便为他二人赐婚。”

杨妃闻言,心中一喜,知道此事已成了一半,脸上却是不动声色,柔声道:“陛下英明,臣妾替恪儿谢过陛下了。”

“你我之间,何须言谢?恪儿是朕的儿子,他的婚事,朕自然会放在心上。”

李世民笑着拍了拍杨妃的手,心中充满了柔情蜜意。

杨妃是个聪明的女子,她进宫后,知道自己前朝公主的身份很尴尬,在后宫里非常识趣,不仅尊重长孙皇后,更是不骄不躁,低调做人。

又先后为他生下了李恪,李愔两子,特别是李恪,能文能武。

做为父亲,他为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。

可他的孩子很多,更是大唐的君王,他只能尽力保护李恪,让他尽快成长。

想到这里,他悄无声息叹了一口气。

恪儿去往益州,离开权力中心,究竟是无争储之心,还是以退为进,他无法得知。

只希望他可以平平安安,不被长安的风波打扰。

罢了,这个孩子到底是聪明的,知道承乾和泰儿争的厉害,主动提出去往封地,想必他已清楚局势,也明白自己的处境。

晨曦透过窗棂,洒落在雕龙画凤的床榻上。

李世民神态慵懒,拥着杨妃,享受着难得的静谧。

“陛下,该起身了。”杨妃轻柔的声音,带着一丝娇嗔。

李世民睁开眼,看着眼前娇媚动人的杨妃,心中一片柔软。

在杨妃的精心服侍下,李世民洗漱完毕,穿好朝服。

“爱妃,朕先去上朝了,晚些时候再来看你。”李世民在杨妃光洁的额头上轻轻一吻,转身大步离去。

做为一名勤勉的帝王,李世民从不将情爱放在心上。

后宫中的女人,都是平衡政治势力的筹码。

哪怕是长孙皇后,也不例外。

当然,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是有些特殊的,毕竟她是自己的发妻,若是没有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帮助,他可能没有这么顺利能够登基。


“三哥,早就听闻三嫂漂亮,今日—见,果然名不虚传啊!”

李泰皮笑肉不笑地恭维道,眼中却闪过—丝阴鸷。

李恪心中冷笑,面上却不动声色,淡淡道:“四弟过誉了,王妃不过是寻常女子罢了。”

“蜀王殿下太过谦虚了,”长孙冲也笑着插话道,“弟妹不仅容貌出众,而且才情过人,日后定能成为贤内助,助你成就—番事业。”

李恪心中冷笑更甚,这长孙冲明着是夸赞武媚娘,实则是在暗讽他这个蜀王徒有虚名,需要依靠女人才能有所作为。

“多谢夸奖,”李恪不动声色地回敬道,“本王与内子情投意合,日后自当携手并进,荣辱与共。”

李泰和长孙冲对视—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—丝得意。

这两人,今日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!李恪想,今晚他就要好好“招待”—下这两人,反正过几天,他就要去益州,这个时候不反击,还等何时。

他得让李泰和长孙冲知道,这蜀王府,可不是那么好待的!

李泰又连敬了李恪三杯酒,李恪没有推辞,全部喝了。

长孙冲见状,也端起酒杯,想要和李恪—较高下。

“慢着!”李恪伸手拦住了他,笑着说道,“长孙兄如此喝酒,未免太过无趣了些,不如我们来点彩头如何?”

李承乾闻言,心中—动,想到了在演武场的那—幕,李恪这小子肯定要教训长孙冲了。

果然,李恪接着说道:“不如这样,我们便比试投壶,输的人就喝酒,大家觉得怎么样?”

“好!”周围的人纷纷起哄,迫不及待地想看这帮皇子王孙玩投壶。

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,投中多的为胜,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。

尤其是在唐朝,这项宴饮游戏得到了发扬光大。

张管家忙领着小厮,将场地布置妥当。

片刻时间,李恪和长孙冲来到场地中央,各自拿起八支箭,准备开始比试。

长孙冲先投,他屏气凝神,将手中的箭—支—支地投向壶中,最终投进了七支箭。

“好!”周围的人纷纷叫好,长孙冲也得意洋洋地看向李恪,以为自己必胜无疑。

李恪却丝毫不慌,他拿起—支箭,瞄准壶口,轻轻—掷,箭矢便稳稳地落入了壶中。

就这样,李恪—连投出了八支箭,全部命中!

第—局,李恪胜!

宾客们继续鼓掌欢呼,还有人大声喊:“蜀王殿下真幸运,不愧是新郎官。”

长孙冲脸色—变,不过他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。

长孙冲继续来到场上,又拿起八支箭,笑着对李恪说:“蜀王殿下好身手,咱们再来第二局。”

说完,他暗暗想:刚才肯定是李恪这小子运气好,才被他—次投中八箭,再来两局,我就不信他来能次次全中。

第二局,长孙冲的心态不好,这次投中了6支箭。

很快轮到李恪,他收捻心神,挑衅的看了—眼长孙冲,用口型说道:看我的。

李恪计算好角度和位置,再次轻松的将8支箭全部投进了壶里。

全场曝以热烈的掌声,第—次投中8箭,可能有运气的成分,第二次还能全部投中,靠的就是实力了。

李泰碰了碰长孙冲的肩膀,唯恐天下不乱的说:“冲哥,你可连输了二局,这第三局再不赢,就彻底输了哦。”

—旁的高侃,紧紧盯着长孙冲,悄悄提醒李恪:“王爷,长孙冲输了两局,现在马上到第三局,你小心—些。”

李恪微不可察的点头,低声道:“放心,长孙冲,我还不放在眼里。”


第二日,杨妃从长孙皇后这里得到确切的消息。

她很开心,对长孙皇后十分感激,杨妃知道李世民的许多决定都会询问长孙皇后。

李恪下朝后,单独被李世民留了下来,他想应该是自己的婚事被定了下来。

李世民负手走在前面,龙袍上的金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
李恪亦步亦趋地跟着,心中却翻江倒海。

穿过两仪殿,一片开阔的花园映入眼帘,奇花异草争奇斗艳,假山流水错落有致。李世民在一个石桌旁坐下,示意李恪也坐下。

“恪儿。”李世民语气温和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你和武家二小姐的婚事,朕应允了。”

李恪心中一喜,跪下谢恩,面上却不动声色:“谢父皇成全。”

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。”李世民目光深邃,仿佛能看透李恪的内心。

“为父给你一个机会,去了益州,多为百姓做事。”

李恪心中一凛,他知道,重点来了。

“将来能走到哪一步,就看你的造化了。”李世民语气意味深长。

李恪明白,这是在敲打他,让他不要仗着身份胡作非为。

“谢父皇教诲,儿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期望。”李恪恭敬地回答。

李世民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,随即又叹了口气:“长孙家,还有其他的五姓七望,以及陇西士族,和朕一同打下了李唐的江山。”

“朕不可能当一个诛杀忠臣的昏君,很多事情,朕不方便去做啊……”

这些世家大族,盘根错节,势力庞大。

哪怕身为千古一帝,也处处受制于人。

唐初经历了战火,一切百废待兴,李世民制定的政策是让百姓休养生息。

同时又需要各大世家的支持,这样朝堂才能稳定,让他有余力对付周边诸国。

东突厥、高句丽、吐谷浑、西突厥、薛延陀等都是难以对付的强国,可以说唐初时,诸强环绕,四面受敌。

李世民同意自己去益州,也是希望他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,一条摆脱世家控制的路!

李世民从袖中掏出一块金光闪闪的令牌,递给李恪:“这块令牌你拿着,益州的将领见到这个,会听你的调遣。”

李恪双手接过令牌,入手沉甸甸的,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块令牌,更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期望。

唐朝的大都督总领军政事务,一般由亲王担任。

“切记,没有紧急军情,不可随意调动军队,否则闹出什么事,就不好看了。”李世民语气严厉,这是在告诫他,不要滥用手中的权力。

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!”李恪跪下,郑重地将令牌贴在额头上。

他知道,自己是大唐的王爷,更肩负着改变大唐命运的使命!

“儿臣不管在哪里,都会爱护大唐的百姓,为大唐出一份力!”李恪的声音铿锵有力,在花园中回荡。

李世民欣慰地看着李恪,眼中充满了期待。

自己这个儿子,不知道能不能给他带来惊喜?

李恪则是想着,果然君心难测,父皇立了李承乾为太子,放了自己去益州,可也宠爱着李泰。

真正的历史上,立了李治为太子,李世真正打的主意是立贤。

对他来说,只要是自己的儿子当皇帝,哪一个有什么区别呢。

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利益集团,大部分人则是要立长孙皇后的儿子的为继承人。

李恪想要成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,这条路很难走。

李恪想起对裴行俭的承诺,跪下道:“父皇,儿臣想要一个人做司马,跟着儿臣去益州?”

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问:“哦,是朝中哪位大臣?”

李恪如实回答:“代国公的徒孙,河东裴氏的裴行俭。”

身为皇帝,李世民聪明绝顶,他一下就想到了李恪的用意。

代国公李靖,用兵如神,跟着自己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贞观四年,李靖和徒弟苏定方北征东突厥,颉利可汗与隋朝的义成公主仅带数十骑随从逃跑,余众都俯伏投降。

裴行俭得到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,可以说裴行俭在军事上是李靖的徒孙。

这小子,眼光倒是不错。

李世民笑呵呵的看向李恪,眼神锐利:“裴行俭师从苏定方,是个不错的小伙子。你是怎么说服他,跟你一起去益州的?”

李恪早就想好了说辞:“父皇,那日校场比武过后,儿臣约了裴行俭去府上做客,我们又进行了一番切磋,有些相见恨晚的之意。”

“父皇,您也知道裴行俭的师公是代国公,他十分仰慕代国公的功绩。儿臣想着自己要去益州,身边也需要人辅佐,觉得他就很合适。”

“当然,这只是儿臣的一个想法,最终还要请父皇定夺。”

李世民手指轻敲石桌,过了一会,他才淡淡的开口:“如你所愿,朕会下两道旨意。其一是八月十二,宜嫁娶,蜀王李恪迎娶武氏二小姐武媚娘为正妃。”

“其二,河东裴氏子弟裴行俭,担任益州司马,随蜀王一起上任。”

李恪再次谢恩:“多谢父皇成全。”

李世民每天要忙的事情很多,能抽出空来专门和自己聊一个上午,又同意自己的请求,李恪心里还是充满感激的。

远处,王德和两名侍卫静静地站着,他们目睹了这一切,也明白看到的情景,只能烂在心里,跟任何人都不能说,否则便是他们的死期。

离开大明宫,李恪骑马回府。

一路上,他思绪万千。

娶武媚娘的原因,除了告诉杨妃的那两条以外,还有三条更重要的理由。

第一,武媚娘是盛世系统承认的得力干将,定下了两人的婚约,系统奖励了他1000积分。

第二、武媚娘继承了杨氏的好身体,不仅生下了健康的孩子,更是以60多岁的高龄自称为帝,改国号为周,去世时82岁。在平均寿命40岁的古代,她的身体支持她成功的根本原因。

第三,武媚娘聪明,有头脑,不仅是他的妻子,更是合作伙伴。贞观十二年会有叛乱,接着又是对西突厥,高昌,高丽,龟兹等国的战争。李恪先要在益州建立自己的地盘,然后请命出征。有武媚娘这样的王妃,他便能放心出征,不用担心李承乾和李泰在背后搞鬼。